一年級的孩子就厭學?我該怎么辦?
這個問題應該從一個三年級孩子的媽媽,就說過,很形象的描述了小學生厭學問題。
他們非常的依賴父母,他們的內心很浮躁,對學習有抵觸情緒,不愿在學習上投入時間和精力,也容易對他人產生敵意,即使知道他們在乎自己,也缺乏自我的能力和判斷能力,他們可能在被逼迫之下,機械地完成老師或父母要求的任務。
點咨詢免費領取《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》的電子書
這樣的孩子即使學習再好,也是有心無力。他們想學,可是又不得不學,他們原本對自己熱愛的,也會因為生計而分心。
原因就在于,在小學生活中,他們可以隨意支配,父母的過多干涉,讓他們的個人能力無法得到鍛煉,學習的主動性受到壓制。
這種情況下,他們對學習沒有任何熱情,沒有任何動力,學習成績也一般,這就是很明顯的學習障礙。
什么是學習障礙?
在北京師范大學兒童醫院精神科醫師王洪明教授的《中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報告》中,就曾總結出了學習障礙具有一定的隱蔽性,容易被家長忽略。
學習障礙指智力正常的學齡期兒童在閱讀、書寫、拼字、表達、計算等方面的基本心理過程存在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特殊性障礙。例如,兒童閱讀中出現跳行、跳字,或者在計算器中丟失了基本概念的能力時,就會出現學習困難。
這種現象與我國兒童心理健康體檢中的學習困難有密切相關。
學習困難是指由于腦發育、神經發育、神經發育與心理發展不協調等原因造成的一種學習能力缺陷,具體表現為:對數字、字母、形狀、大小、數量、體積等概念的理解消化存在困難,經常產生無用、重復、刻板、 刻板的動作或學習困難。
有的孩子說話較同齡人早,或者說話較晚,差不多已經學會了說話,但是只說一遍,就忘得特別快。有的孩子在進行言語治療時沒有效果,就會痛苦地哭喊,即使在父母、老師的強迫下,也依然無法控制自己的肢體動作,或是會一直堅持不懈,不愿說話。
家長應該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存在語言發育遲緩?
“如果孩子有語言發育遲緩,一定不要想當然。”王女士表示,目前沒有可靠的工具,醫生也不能靠藥物治療等方式判斷,只能通過日常生活中一些小細節來判斷,才能盡早發現孩子是否存在語言發育遲緩,并及時就診。在醫生建議下,家長要選擇合適的康復機構,同時也要配合醫院進行康復訓練。
交流訓練
不同于普通醫院對孩子進行語言康復訓練,強化訓練能夠使孩子語言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,可以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,對孩子進行康復訓練,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。
提高語言能力
語言訓練包括詞匯訓練、聽知覺訓練、聽知覺訓練、聽知覺訓練、運動康復訓練、情緒康復訓練、呼之于水、吃奶喂飯等,主要包括眼神注視、模仿、述說訓練、圖片交換訓練等,這些都能夠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。
自閉癥孩子有社交障礙,應該怎么辦?
1.與孩子一起制定目標
家庭計劃有保障,強化訓練能夠增強孩子的自信心。無論孩子的能力如何,都要有計劃的進行,增強孩子的自我認識能力,讓孩子的技能真正成為一種習慣。對孩子要有信心,對于任何事情都要有信心,不要認為自己是孩子就能做好,這也是錯誤的。
2.作為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制定他的目標
父母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能力制定一個孩子能夠達到的目標,只要孩子能夠達到,就要給予鼓勵和支持,
讓他在實現的過程中不斷取得成就感。
3.多帶孩子出去玩,接觸真實的社會
孩子天生就有社交恐懼癥,所以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戶外活動,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,同時還能夠有效的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。多帶孩子出去走走逛逛,讓孩子接觸社會,接觸不同的人,孩子會變得更自信,性格也會變得更加開朗。
【育兒寄語】: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,父母身上的優點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逐漸展現出來。所以育兒之路不平坦,如果父母能夠多帶孩子參加一些外出活動,鍛煉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,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自信,將來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也會越來越好,
結局可能會截然不同。
原創文章,作者:清風徐來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guwendong.com/59986.html